女儿考上重点大学,这要感谢医联体社区医院!
“连续半年上门为我母亲进行各种导管维护,帮我们摆脱求医困扰,不愧是关爱生命的白衣天使”,亳州路社区张先生近日给亳州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感谢亳州路中心高年资护士李敏的温暖相助。
2018年1月初,八十岁的吴奶奶突发脑梗住院,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出院家中康复。由于吞咽功能未恢复,需通过胃管进行流质饮食以维持生命,而每月一次的胃管更换成了一大难题,家属求助了多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入医院住院更换胃管。而因床位紧张吴老很难被收住院。
得知吴老面临的困难,我院高年资护士李敏与社区医护人员积极上门为老人提供更换胃管服务。
除了每月为吴老更换胃管,吴老刚出院时还带有深静脉导管(PICC),李敏每周上门为其进行导管维护,同时尽心给予康复指导,两个月的不间断维护后,吴老病情好转,现已拔出深静脉导管。
更令张先生感动的是,今年五、六月间,因为李敏积极热情地解决吴老许多治疗问题,多次避免了老人住院的周折,为他节省了许多时间照顾备战高考的女儿,女儿以理科600分的优异成绩被某重点高校录取,高考成绩一公布,张先生便亲自来到亳州路卫生服务中心感谢李敏为他家人提供的帮助。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7年7月,安徽省创新城市医联体试点工作启动,创新性地探索社区高级执业护师(CNP)工作模式,选派高年资护士下沉到全科医生匮乏的社区,聚焦基层医疗护理薄弱环节,将我院优质医护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院率先试水,选派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临床专家及四位高年资护士下沉庐阳区亳州路、三孝口和逍遥津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来,因为有了这支卓越强大的专家团队,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地位日益稳固。
导管维护,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进行
“技术好,服务好,最重要的是路近方便、免去以往去大医院要耗费一整天的麻烦”,在体验了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ICC导管维护技术后,张阿姨当即决定:“以后我就到社区这边来做导管维护了”。
为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纽带作用,精准对接社区需求。2018年7月,在下沉护士的倡导下,亳州路社区卫生中心成立了安徽首个社区导管维护中心,承担辖区PICC置管、气管切开套管、胃管、导尿管等的日常维护和健康指导。导管维护中心尤其为行动不便的卧床老人以及肿瘤化疗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提高了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和获得感。
△上门进行导管维护
对于带管患者来说,PICC置管后如维护不当,极易出现导管滑出、穿刺点出血、感染、堵塞等安全问题。我国PICC日常维护大多集中在三级医院,社区护士对PICC了解甚少。因此,患者往往需往返三级医院进行日常维护。为此,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构建了医院-社区-居家三级PICC维护网络项目,成立全省首家基层PICC维护中心。
目前,PICC维护网络已初步形成以我院总院PICC门诊为中心,联动总院、南区、西区相关科室,引导患者下转社区进行PICC维护;联动辖区基层卫生中心,使带管出院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导管维护;联动肿瘤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积极开展肿瘤患者管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及动员其他社会支持的工作方式。PICC门诊已为社区居民维护置管50余例次。
△指导社区护士PICC维护
维护网络的建立方便了饱受病痛折磨的肿瘤患者,而且通过持续培养社区护士独立开展PICC专项技术,为她们开辟了成长通道,增强了她们的专业自信。今年7月,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汪莉菲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多渠道PICC专科实践培训的社区护士,能够独立为社区居民开展导管维护服务,深受患者好评。
△汪莉菲为社区患者进行PICC维护
不去“大医院” 也能和名医专家成为“老朋友”
亳州路社区的张爷爷,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塞病史,2017年因脑梗塞两次住院治疗。2017年10月,他在我院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省立医院专家下沉社区的消息后,便积极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签约后定期到社区的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复诊。10个月过去了,目前,张爷爷各项指标控制良好。通过康复治疗,今年4月,他丢掉了拐杖,与老伴结伴去云南旅行,老两口逢人就说:省立医院专家技术好,为百姓健康服务,真的有担当。
下沉一年来,三个社区设立的慢性病防控专家工作室、专家讲座及社区义诊服务社区居民万余人次。来自我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的专家们不仅为社区居民列出权威的治疗方案,还向那些治疗依从性差的居民详细解释慢性病的长期危害及治疗带来的益处,据统计,前来社区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中,90%的慢性病患者能遵医嘱定期前来社区复诊,他们中很多人都与专家们成了“老朋友”。
通过专家下基层,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信任度,极大提升了居民与社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的积极性,对慢性病防控作用初见成效。
△医院派驻专家坐诊
△9月份专家排班表
△医院专家为辖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
△开展社区义诊
△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体检
△牵头设立社区家庭医生公众号,传递健康服务知识
今年9月,医院与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专科远程医疗合作协议,为社区居民开展影像(DR)和心电远程会诊服务。同时,医院将于近期在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放多功能自助服务机,今后,社区居民如果需要来我院就诊,直接在自助机上就能完成预约和挂号。未来,医院将利用信息化平台把专家定期下基层、常规检查放社区以及慢病管理团队上门服务等纳入平台管理,使信息透明化,为百姓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就地造血”,让社区医护也能有一手好技术
一直以来,社区医务人员专科业务能力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仍有不小差距。“就地造血”是下沉专家支援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下沉专家团队积极探索,联合我院教育处多次为医联体社区医护人员进修开辟“绿色通道”,此外,考虑到城市社区医联体之间的交通优势,在社区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为社区医务人员开辟多种形式的错峰进修方式,逐步为社区培养专科人才。
通过多种渠道的专业培训,带动了社区医疗、护理水平提升,努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社区医生与医院专家一对一跟班学习
△对社区医生开展集中培训
一年的付出成效初显,
专家团队已成为社区医疗的“闪亮名片”,
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今后,团队将再接再厉,
努力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城市医联体”模板!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供稿 / 李敏 蒋小强 供图 / 李敏 张筠莉 任海燕 光国志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 如何让咱安徽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一流医疗服务?全国人大代表这样说……
■ @77万长丰父老!每周百人次专家“上门”坐诊,为您服务!